《郢书燕悦》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yǐng)人有遗(wèi)燕相国书者①,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名说之②,曰:“举烛者,尚明也③;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④,王大说,国以治⑤。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超前学员专享

已有 312 人学习

文化常识:

之。“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虚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当它作助词使用时,常见的有三种类型: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如“至于襄城之野”;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无义。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必译出。上文“燕相国受书而说之”的“之”,就属这种情况。

注释及译文:

楚国有一个写信给燕国的相国的人。在夜晚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人说:“举烛。”。像这样(在信中)误写上了“举烛”两个字。“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解释它的意思,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用这样的方法治国。政治倒是治理好了,却不是写信人的本意。现在世上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像这样做的。

习题参考:

1.战国;法家;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自相矛盾、老马识途等)
2.①信;②于是;③举起;④告诉
3.① 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十分高兴。
②举烛(的意思)就是追求光明;追求光明(的意思)就是推举贤明的人并任用他。
4.B
5.C(燕相国置郢书的真意而不顾,自己望文生义,作者借此来批评今世学者)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