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三首·其一》
陆游 〔宋代〕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超前学员专享

已有 312 人学习

注释及译文:

注释
鸟桕:一种落叶乔木,经霜后叶子变红。
并刀:并州所产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而闻名。

翻译
秋天时,乌桕树的叶子一红,菊花就开了。秋天天高气爽,天上有鸿雁,北雁南飞,这么明媚的秋光,所以“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诗文赏析

  嘉泰三年(1203)秋,陆游在山阴创作了这首诗。是年五月,陆游一度到都城临安,回到故乡山阴后,决心不再出仕任职。诗人之所以如此,也是出于不得已,“已破京城梦,还寻剡溪游”(《闲游》)。抗金雪耻之梦已经破灭,只得回到家乡,寄情于山水之间。这期间,陆游对广大劳苦民众的生活有更加深切的观察和体会,创作出多首反映民生疾苦、与民众同苦乐的诗作。表面看来,诗人一身清闲散淡,可以忘掉国家之事了,“依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孤云》)。然而无论他如何纵情山水,也无法掩饰精神的苦闷、心绪的郁结。即便是一些清新秀丽的写景抒怀的短诗,也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诗人的这一心境。这首叙写秋景、秋兴之作即是如此。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这两句描绘秋天典型的物情,传达秋天的意境。虽不见一个“秋”字,却把整个秋的气象描绘、烘托出来,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极富层次感。“乌桕”,一种落叶乔木,夏日开出黄色之花,叶略呈菱形,在秋天变为红色。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很多,迎秋风逐次开放,是秋天最典型的花卉。诗人描绘叙写秋景极为精细,以“微”字表达乌桕叶转为红色的程度,以“渐”字暗示菊花渐次开放的过程。前一句主要着眼于近景,后一句则着眼于远景:秋高气爽,鸿雁飞过,不时传来哀鸣之声。鸿雁高飞南来,秋风仿佛是在送它们一程。以“哀”字状写声音,使得诗人笔下的秋景图顿时鲜明生动起来。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秋思中的诗情,或激昂明快,或低沉郁结,或高歌壮怀,或哀婉悲凉,都是主体性情在不同境况下的具体展现,都可引领人们进入诗的世界,体验生命存在的丰富性。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身处逆境之时,恰逢寒秋,难免悲从中来,但他的《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出自己旷达宽阔的胸襟度量。陆游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和刘禹锡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对秋景,刘禹锡之诗偏重于主体胸襟的呈现,这首《秋思》则主要表现诗思之快。

诗人自言诗思敏锐,如并州出产的剪刀一样,可以把无限的秋光裁剪下来,揽入自己的诗卷之中。“并”,并州,东汉时期的州名,当时并州的行政机构设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北); “并刀”指并州出产的剪刀,古时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而著名。以剪刀或并州剪刀入诗的并不少,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之句(《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贺知章更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佳句。陆游诗中的“并刀”和“剪”字,显然受到前人遣词造句的启发。“剪”字一语双关,联结起“并刀”和诗思诗情,用语精当,比喻奇特生动,清新之气顿生。

这首清新明快的吟秋绝句,表面似乎是在表达作者诗思诗情之快,诗人似乎沉浸在诗歌创作中自得其乐,忘乎所以。其实细味之则不然。如果把这首诗放在陆游精神世界的整体中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诗人的诗情可以用这首诗中的“哀”字来表达。他在两年后所作的《贫甚戏作绝句》中说“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诗人束发之际开始学诗,着意风雅,诗情不可谓不敏锐,但他并不甘心只做一个诗人,济世安邦的理想抱负破灭,使他自认为“作诗博得一生穷”。天空中的鸿雁自北方而来,不能不让他联想起尚未收复的中原故土;鸿雁的哀鸣之声,不能不让他想起沦陷于金军铁蹄之下的广大人民。诗人几度出仕,却屡陷困顿,不能施展才华以匡救国难,只得转回头来寄意于诗文创作,“聊欲希屈(原)、贾(谊)”。单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可谓叙写景物的佳作。陆游“善写景”(清代洪亮吉语),其笔下之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这首诗兴到笔随,挥洒自如,以剪刀之快喻诗情之敏,清新脱俗,富有情韵。

专辑习题答案参考:

1.乌柏(微丹);菊(渐开);天(高);雁(声哀)
2.微;渐
3.A(B误判了诗人的情感,应是轻松愉悦的;C误判了整体画面的特点,应是鲜艳明快的;D误判了“剪”的意思)
4.不可。”卷”(juàn)此处意为诗卷,指的是诗歌;诗人想要把所见到的秋之画面写入诗歌;“画”指的是“秋光”,改后就不合逻辑了。
5 .“剪”呼应了上句“并刀”之喻,诗人想把美妙秋光写入诗篇,用新颖别致的比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个“剪”字,锤炼精当,化无形的诗思为有形的动作,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诗人构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娴熟。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