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为琴》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工之侨得良桐焉①,斫zhuó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视之④,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zhuàn工⑤,作古窾(kuǎn)焉⑥。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dàng冥之山⑦,不知其所终。
已有 312 人学习
文化常识:
诸。上文四次出现“诸”:“谋诸漆工”“又谋诸篆工”“匣而埋诸土”及“献诸朝”,均相当于“之于”。“谋诸漆工”即“谋之于漆工”,意为跟漆工商量这件事;“埋诸土”,意为把它埋进地里。又《愚公移山》中的“投诸渤海之尾”,意为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了一下,它的发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听。工之侨自认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呈现给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让最优秀的乐师来看看,大家都说:“这不是古琴。”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到了家,他与漆工商量这件事,请漆工帮着出主意,在琴面绘制了断裂的纹理;又与篆工商量,请篆工帮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文字,(然后)装在匣子里埋进土里。过了一年(才)把它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一个大官从集市路过,看见了这架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看了(以后),都说:“这可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了,慨叹地说:“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习题参考:
1.D(A、B、C项中的之指代的都是“琴”,D指代的是“这件事”)
2.①得到,获得;②交还,归还;③谋划;④市场,集市;⑤经过⑥谋划,考虑
3.①(把琴)装进匣子埋在土里,过了一年挖出来。
②用一百两黄金买琴,把它献给朝廷。
③难道仅仅是一把琴(这样)吗?(世上的事)没有不是这样的啊!
4.找漆工为琴“作断纹”,篆工“作古窾”,将琴装入匣子埋在地下一年,将琴的外观做旧,看上去像一把古琴。
5.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只注重事物的外表,不在乎事物实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