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
选自汉 · 司马迁《史记 ·韩长孺列传》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超前学员专享

已有 312 人学习

文化常识:

和亲也叫“和戎”“和蕃”,是指中原封建王朝统治者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统 治者结亲和好。它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宽泛意义上的和亲可以追溯到春 秋战国时期,而严格意义上的和亲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一直到清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 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历史上著名的和亲有汉代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唐 代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等。

注释及译文:

匈奴前来请和亲,汉武帝将这件大事交付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屡次担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修好,一般不过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们。”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不能算疆域扩展,拥有了他们的百姓也不能算国力强大,他们从上古起就不属于我国百姓。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胜利,就会人马疲惫,匈奴人就会凭借他们的完整压倒汉军的疲敝。况且强弩的力量到了终极,箭矢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猛烈的风到了最后,力量不能飘起轻细的鸿毛。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劲,而是到了最后,是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习题参考:

1.列传;史记
2.①熟悉;②又;③答应;④发;⑤找到;⑥减退,减少
3.①汉军(行)几千里路(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惫。
②猛烈的风到了最后,力量不能飘起(轻细的)鸿毛。
4.①屡次;几 ②充足;足够
5 .要点:汉军:战线过长,人马疲敝;即使战胜了敌军,对方的人、地对汉朝也没多大好处。敌军:兵马充足,以逸待劳,占据优势。汉军耗时耗力地开战得不偿失,所以认为 “击之不便”。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