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敦之鼎》
选自明 · 宋濂《宋学士文集》
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已有 312 人学习
文化常识: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 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这就是状语后置。如:用介词 “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例:得于长安深川之下),由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例:淬以奇 药),一般都作状语,翻译时,都要移到动词前面,即“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河流底下得到 的”“用奇特的药水来浸泡”。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把这个鼎埋藏在其中三年。泥土和药水一起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心中忿忿不平,多次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足够用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申屠敦怎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啊?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习题参考:
1.①得到,获得;②类似,像;③视作宝贝;④形状,样子;⑤都;⑥多次,屡次
2.①西边的邻居鲁生看到了,很喜欢(它),叫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了一个鼎。
②用(一种)稀奇的药水(将鼎)浸泡冷却,在地下挖了个洞把这个鼎埋藏在其中三年。
3.共辱;迎台权贵(趋炎附势)
4.C
5.读书人迎合权贵(读书人也会被权贵左右自己的是非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