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0002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B: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C:子路宿于石门。(论语宪问)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
A:盛壮
B:很盛壮
C:不太盛壮
D:盛壮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是"已普遍用作系词
A:先秦时期
B:汉代
C:六朝时期
D:唐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
的“活之”属于()结构。
A:动宾
B:动补
C:连动
D:偏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助词"之"用来强宾语前置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B: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饮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C:仲尼之徒天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
D: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A:指示代词(相当于"此")
B:系词
C:动词
D:名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
A:战国末期
B:汉代
C:魏晋时期
D:唐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
A:状语
B:谓语
C:定语
D:补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下列表示远指的是:
A:""是"
B:"斯"
C:"兹"
D:"夫"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
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
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
说话的各种语气。
A:谦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词组在语法上具有下列共同的特点:
A:都是以名词为主体或具有名词的性质。
B:结构方式基本相同,都可根据结构关系细分为:定中词组、名词联合词组、数量词组、同位词组、方位词组。
C: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D:名词词组作谓语经常表示判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之"、"其"不是第三人称代词是因为:
A:"之"和"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
B:"之"和"其"表人称并非第三人称,它们可表第三人称,也可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C: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里的"之"和"其"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
D:单复数的形式没有作出区别。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代汉语用下列被动式:
A:"于"字式
B:"为"字式
C:"见"字式
D:"为…所…"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娘子被王郎道着丑貌。(《丑女缘起变文》)
B:官兵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且"连接分句表示选择的是:
A: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
B: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C:河水清且直猗。(诗魏风伐檀)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句子中介词"与"用作引进动作的涉及对象的是:
A: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B:昼累累与人兼行。 (柳宗元《三威》)
C:昔者楚人与越人战与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江。(墨子鲁问)
D:吴王夫差与句践禽,死于干隧。(战国策秦策)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A:主语
B:宾语
C:谓语
D:定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被"字式产生后能在口语里取代先秦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的原因是:
A:政府规范统一。
B:"被"字式产生后在口语里取代先秦几种常用的被动式,是口语表达的需要。
C:先秦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在书面语的表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
D:文人的标新立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者"字结构一般用作()
A:主语
B:宾语
C:谓语
D:定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代词 在语法上 共同
点是()
A:起替代作用
B:起指示作用
C:都做主语
D:都做中心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用下列被动式:
A:"于"字式
B:"为"字式
C:"见"字式
D:"为…所…"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中,无定代词是()
A:莫
B:者
C:或
D:所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汉语的动词句法功能同中有异是指:
A: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同中有异
B:动词充当定语的同中有异
C:动词充当状语的同中有异
D:动词充当谓语的同中有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汉语里有诸多不同写法的第一、二人称代词,下列表示第二人称的是:
A:台
B:汝
C:尔
D: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代汉语动宾结构所表示的意义灵活多样,下列句子中表示"对(向)宾语怎么样"的意义的是:
A: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左传隐公元年)
B: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C: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D:提弥明死之。(左传宣公二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不同表现为:
A: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助动词“能”、“可”、“足”、“欲”、“当”等组合,构成述宾结构。
B: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都不能同副词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在具体语句中,能同副词直接组合。
C:在现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不能够成"连谓式"。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和动词可用连词"而"连接,构成连谓式。
D: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所"组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能同"所"字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把"乃"、"即"、"非"看作系词的疑点是:
A:如果把"乃"、"即"、"非"看作系词,那么,"必"、"皆"、"诚"、"素"、"亦"等也应该看作是系词,但持这种看法的人只承认"乃"、"即"、"非"是联系动词,而把"必"、"皆"、"素"、"诚"、"亦"等看作副词,这在情理上不能自圆其说。
B:在古代汉语里"乃"、"即"、"非"既可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也可用在动词谓语前。
C:如果"乃"、"即"、"非"是联系动词,它们应受副词的修饰,而事实恰恰相反。
D:经常修饰名词谓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从词组的个体性特点出发
,根据构成词组的中心词
的词性可将词组分为()
A:形容词词组
B:动宾词组
C:动词词组
D:名词词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都有一部分名词能和代词组合,构成偏正词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倍数的表示都是在基数的后边加上"倍"字,例如“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墨子;非攻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 子归,何以报我?”是宾语前置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今汉语里,不及物动词一般都不带宾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为"字式的介词"为"和"于"字式中的"于"一样,本身并不表示被动,只是引进行为主动者。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曾"作副词是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与"曾经"的用法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时间名词都能充当状语。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形容词经常同介词结构组合成述补结构的形容词词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的句尾经常使用语气词"也"帮助表示判断语气。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庄子胠箧)这是一个主动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都有一些动词可充当句子的定语,但定语和中心语的结合形式,古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都有一些动词可充当句子的定语,但定语和中心语的结合形式,古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古代汉语里, 名词直接与数词组合受特定条件的限制,应用范围很窄,而且结合的形式固定,名词总是置于数词之后。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中"以"是连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辅助性代词"者"和"所"与别的词语组成一个语法结构整体,具有代替人或事物的作用,"智者"指聪明的人,"所见"指所看到的东西。它与一般代词没有差别,可以在句中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从组合功能上说,古今形容词一般都能同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组合。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今汉语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相同;重叠合的形容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古今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代汉语中,主谓词组
可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同助动词组合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 今汉语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相同;重叠合的形容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古今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项伯杀人”属于主谓句。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