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保护》在线作业二

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

福师《环境保护》在线作业二-0002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的总的趋势是随着高度的增加()。
A:气温逐渐降低
B:气温逐渐增高
C:气温逐渐平稳
D:气温高低不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陆地水自地表蒸发到大气中,又以降水形式回到陆地的称为局部的()。
A:江河水
B:内陆水分循环
C:径流水
D:自然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臭氧是大气中微量气体之一,主要浓集在平流层(),该层大气称臭氧层
A:10~20km的高空
B:20~30km的高空
C:30~55km的高空
D:40~60km的高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有界大气扩散: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近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因此,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多在边界层中进行,并受到地面的影响,我们称这种()为有界大气扩散
A:大气扩散
B:大气移动
C:大气飘移
D:大气回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以某种方式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稳定无污染物质,或被(),脱离水环境。
A:河流冲刷
B:植物体所吸收
C:自然分解
D:漂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染物进入河流后,其与河水的混合过程(区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区),即:竖相混合区(水深方向)、横向混合区和()。
A:纵向混合区
B:全方位混合区
C:流向混合区
D:横向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问题的实质,一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A:再生速度
B:合成效果
C:再生能力
D:经济投入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根据逆温生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及湍流逆温等()。
A:多种
B:五种
C:很多种
D:不确定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A:污染物
B:重金属
C:化学品
D:污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
A:气层
B:大气气层
C:气流层
D:环流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地填埋法的优点是:经济可靠,适合于处理();填埋后的场地还可以重新用做停车场、高尔夫球场等。
A:大量的固体废物
B:大量的混合废物
C:易蒸发废物
D:有利于分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工业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以强调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考察工业代谢过程,即从取自环境到返回环境的物质转化全过程,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以“研究出调整现在的生态链结构、原则和方法,建立新的()和人工生态链结合的生态系统”。
A:物质闭路循环
B:建立自然生态链
C:研究综合利用途径
D:生态综合加工利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取决于该地区范围内()。
A:绿化条件
B:污染物排放的源参数
C:气象条件
D:近地层下垫面的状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
A:研究工业生态环境的综合利用
B:研究工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探索工业生态化的途径
D:在工业的规划和管理中运用生态原则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农药对土壤的危害:农药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对环境及生物构成一定的威胁,尤奥鹏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在线作业其是()的农药。
A:稳定性强
B:残留期长
C:毒性大
D:分解难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
A:物理方法
B:化学方法
C:生物方法
D:自然分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科学的特点:()。
A:综合性
B:交叉性
C:学科的新兴性
D:不定型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可将大气圈分为:()。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逃逸层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预测就是在环境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作出的估计和推测。
A:经济效益
B:对环境质量
C:污染排放量
D:生态状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
A: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B:气体状态污染物
C:气态污染物
D:水蒸汽污染物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水的循环过程包括()及径流等环节。
A:河流
B:蒸发
C:降水
D:渗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酸雨形成机理: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等,二者在雨水中分别转化为硫酸和硝酸,酸雨中90%以上是硫酸和硝酸的成分。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部分,约占有机质的50—65%。土壤腐殖质是一系列高分子有机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有机酸
D:腐殖酸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自然资源的分类:按照能否被耗尽可以分为:()。
A:地上资源
B:地下资源
C:可耗竭资源
D:不可耗竭资源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标准是有关()各种标准的总称
A:改善生活条件
B:控制污染
C:保护环境的
D:加强治理环境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酸沉降。
A:温室效应加剧
B:全球变化
C:臭氧层耗损
D:氧气减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背景值:通常指环境各要素()在没有污染物质进入的正常情况下,各化学元素的含量。
A:大气
B:水体
C:土壤
D:空气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A:天然污染源
B:人为污染源
C:综合污染
D:合成污染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多物种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大气稳定度: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度有密切关系,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A:扩散
B:大气稳定
C:飘移
D:风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环境监测样品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监测
D:分析和统计方法标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尺度内不能在再生,即其形成的过程远远大于其被人类消耗的过程。主要包括()。
A:液化气
B:能源
C:金属
D:非金属资源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涉及5个()作用:溶解-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吸附-解吸作用、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A:生物
B:物理
C:化学
D:溶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地理因素有:()的影响。
A:环境
B:地形
C:地物
D:局地环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全球每年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这些废物排入环境后,使全球环境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国的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碳。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科学属于很难发展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降低是由稀释、混合、挥发、沉淀等物理作用所引起的结果,是物理自净。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风对大气污染物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输送作用,第二个作用是对污染物浓度的冲淡稀释作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污染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铜、锌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及含量过高时具有生物毒性的元素。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自然界的水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纯水”,它或多或少地溶解着一些物质,而成为一种溶液。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有机残落物的降解主要是通过反硝化等作用完成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化学方法是利用包括沉淀、蒸发和浮选等物理方法,处理、分离和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可分为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基本类型。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温室效应加剧现在没受到普遍关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硝化和氨化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等也都有影响。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制裁手段。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土壤自净作用:土壤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土壤自净作用是指土壤自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和转化,从而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消失的过程,最终使土壤恢复到原有的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部。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态环境问题: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矿产资源减少等。
A:错误
B:正确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公众号: 超前自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