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华师大《德育论》在线作业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平时在线作业
华师《德育论》在线作业-0003
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A:主观-发展性
B:主体-发展性
C:客体-发展性
D:主题-发展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作为人格的象征、社会道德的代表,是人格的最后形式而且是最文明部分的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 )
A:活动性
B:民主性
C:认知性
D:科学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A:价值观导向模式
B:情感体验模式
C:行为践履模式
D:心理辅导模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们对个性予以极大的,在原则上是不寻常的尊重。它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马卡连柯
D:卢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 )。
A:思想教育部门
B:政治教育部门
C:道德教育部门
D:法制教育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杜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 )。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自然性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外国德育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 )
A: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 )。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哪一种规律( )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 )。
A: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B: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C: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D: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制约功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 )。
A:超越性
B:可能性
C:预见性
D:教育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什么评价()
A:决策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 )。
A:思想教育的范畴
B:政治教育的范畴
C:道德教育的范畴
D:法制教育的范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的社会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阿奎那
B:卢梭
C:涂尔干
D:布鲁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 )。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的个人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阿奎那
B:卢梭
C:涂尔干
D:布鲁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德育的( )。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 )。
A:神学目的论
B:个人中心目的论
C:社会中心目的论
D:教师中心目的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 )。
A:王逢贤
B:鲁洁
C:班华
D:钟启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权威去体认道德规范的发展阶段是( )。
A:无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自由阶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 )。
A: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B:德国教育学的影响
C: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D:英国教育学的影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
A:注重个体德性的发展
B:注重多样性
C:注重实践性
D:注重理论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是( )
A:科学主义
B:人文精神
C:狭义的人文主义
D:政治学和经济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A:认识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核心德育课程
D:隐性德育课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奥鹏华中师范大学平时在线作业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 )。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自然性功能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
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
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
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
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活动——动机理论
C:最近发展区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小学和中学的德育目标有所区别,表明确定德育目标必须依据哪一因素( )
A: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B:受教育者的发展
C:思想品德心理特点
D:教育世界观的因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指导教育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德育最直接的目的。
A:培养独立能力
B:促进心理健康
C:养成逻辑思维习惯
D:培养和谐的个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