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奥鹏北京中医药大学平时在线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客观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
D:参加社会实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意识——物质——意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方式是( )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基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唯一动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
D:人口数量的增多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
A:理论性
B:阶级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社论的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
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的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科学证明,人脑是(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A:人们的错误判断
B:人们的主观想象
C:客观物质世界
D:剥削阶级的偏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参加社会实践
C:进行社会调查
D:研究实际情况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①电磁场、引力场 ②阶级、国家、政党 ③生产力、生产关系 ④城市建设规划 ⑤国家的方针、政策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表现为( ) 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⑤物质与运动在一奥鹏北京中医药大学平时在线作业定条件下可分离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①心外无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④理在事先 ⑤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和静止不可以截然分开 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⑤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时间是( ) ①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②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形式 ③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的 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⑤绝对不变的
A:①②③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选项中表示时间一维性的有( ) ①“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②“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④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⑤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有(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意识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⑤意识是人脑天赋的产物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 ) ①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力 ②能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③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 ④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⑤直接控制并影响人体机能和状况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①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 ②意识的物质载体是语言 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④意识依赖于人的心理状态 ⑤意识受世界观的决定和支配
A:①②③
B:②④
C:④⑤
D:①③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的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 )
A:读书学习
B:间接经验
C:思维创造
D:实践活动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一个复杂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
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们的思想观念、动机目的、计划理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 )
A: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
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
C:是否在一定历史阶段得到广泛传播
D:是否被统治阶级所支持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A:客观规律
B:社会实践
C:客观真理
D:主观能动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效果定是非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类一切知识、认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绝对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 )
A:都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领域和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B:按其本性能够正确地反映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
C:都包含有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
D:都是包含有某种错误认识的不完全的客观真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
A:历史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相对主义的
D:多元论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①农民兴修水利工程 ②渔民出海捕鱼 ③钢铁工人冶炼钢铁 ④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⑤文艺演员表演节目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 ) ①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 ②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 ③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④人们感性的物质活动 ⑤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①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④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⑤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因素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①理性认识必须是正确的 ②从实际出发 ③理性认识被人民群众掌握 ④要通过中介环节 ⑤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运动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是因为( )①事物本身发展的复杂性 ②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有个认识过程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个过程 ④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⑤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真理的性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 )①对世界某一个范围、部分的认识 ②对运动的一个过程阶段的认识 ③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 ④对事物有限度的、近似正确的认识 ⑤包含有错误成分的认识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①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历史条件的限制 ③绝对真理无限性的限制 ④客体可知性的限制 ⑤主体经验、认识水平的限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②⑤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
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
A:地理环境、上层建筑、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基础
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上层建筑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最主要的决定作用。下列哪一个不是其起决定作用的原因?(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B: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C:人类生存和发展以来于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力是指:( )
A:改造主观世界的实际能力
B: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能力
C:解决社会矛盾的实际能力
D: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 )①劳动对象 ②劳动资料 ③科学技术 ④劳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物与物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 1
A:1、2、3
B:2、3、4
C:1、2、4
D:1、2、3、4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B: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关系
C:人们在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
D: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精神关系的总和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及其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或落后的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否平等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合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 ) 1
A:1、2、3
B:2、3、4
C:1、2、4
D:1、2、3、4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国家的实质是( )
A:整个社会的代表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C: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机构
D:抵御外来侵略的组织机构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
A:地理环境的反映
B:生产方式的反映
C:上层建筑的反映
D:社会变革的反映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是指(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自发的进化过程
B: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复杂的物质体系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可以用精确的眼光考察研究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法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答案问询微信:424329